服務熱線
400-101-1122
View:9418 2022-12-08 14:29:20
2018年初以來,文旅融合再度成為行業性熱點,關注上聚焦了,參與者更廣了,現實中是否需要做淺顯地表達呢?不僅需要,而且很是必要??梢酝ㄟ^兩方面的話題,談一些淺顯而稍加理性的思考。
1.要客觀而清晰地認識這些話題
(一)文旅融合熱緣于機構改革。
2018年春啟動的機構改革,讓文旅機構合二為一,作為對行政機構和行業內部的要求,強調加強文旅融合是天經地義的
(二)文旅融合乃產業發展必然。
文化是旅游的資源和內涵,旅游則是文化的載體和客源;文旅融合的必然性,是無處不在、潛移默化的;從一定意義上說,文旅不想去融合都很困難,因為文旅資源無處不在,除非一點兒也不想去發展。
(三)文旅融合應基于產業層面。
讓文旅融合變得簡明扼要、淺顯易懂,而不是盤根錯節、含混不清。只有基于產業層面,文旅才能融合得比較順,才好向市場“討生活”,否則就難以融合得多、快、好。
(四)文旅融合重在增強融合意識。
這種意識,一定意義上應是市場經濟的意識,是滿足旅游者和大眾需求的意識。有了這些意識,才會主動地去推動、去嘗試,并盡量把融合搞好;反之,即使天天去喊融合,把融合喊得響徹天宮,也不會有實質性的融合成果。
(五)文旅融合關鍵在大膽探索。
融合早就已經客觀存在,問題是融合還不夠普遍、不夠充分、不夠好,有的還不知道怎么去融合。故宮年文創產值15億元早已超出門票,頤和園2018年文創產值超出上年420倍,它們文旅融合的不俗業績都是一步步探索和嘗試得來的。
2. 當前探索文旅融合應抓些什么?
文旅融合實踐性很強,一定要強調實踐探索的重要性?;\而統之地看去,下列事項應該是明確的:
(一)已有行業部署的,應加緊貫徹。
國家文旅部門強調抓好六方面的融合,最突出的是“職能融合”,指的就是文旅機構內部建設,自上而下應該加緊理順和融合。
(二)已有融合基礎的,應加快去做。
在文旅機構合并之前,各方已就按照各自軌跡發展,今后應該進一步去做好。例如,紹興有一個沈園,是南宋大詩人陸游與表妹唐婉愛情故事見證地,前些年就開始夜間演出小型堂會,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觀賞,這就是文旅融合的成功實踐。
(三)已有成功案例的,應復制推廣。
故宮、頤和園開發文創的案例可能高不可攀,但不少地方都有自己成功的融合案例,例如,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夜間場次,廣東丹霞山的研學旅游,陜西華清池的《長恨歌》演藝,云南鶴慶新華村“一錘敲千年”的銀器加工。所有這些,都值得各地推進文旅融合時加以借鑒。
(四)已明令創新的,應積極探索。
中辦、國辦2018年印發《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》,核心是把文物利用“搞活”,實現從“以物為中心”到“以人為中心”的轉變,解決“千館一面”、藏品利用率低、展品背后信息挖掘解讀不夠等問題。這里面不缺乏的是思路和例證,最需要的是解放思想和大膽探索。
(五)已問題突出的,應下決心破解。
前些年,曾被大力倡導的旅游特色小鎮、旅游綜合體、老牌旅游古鎮古村,現在已普遍出現內涵單一、商業味過重的問題,表現為接待量徘徊、消費量低迷。解決這類問題,可以發揮文旅融合的作用,實現景區內涵的置換、更新和充實。
(六)已有投資要求的,應切實對準游客需求。
新建新增的任何文旅項目,都要預先考慮市場需求,不能對應需求或看不準需求的,可先不急于去做,目標是要優化旅游供給側。
文旅融合作為文旅行業的“熱點”,希望它不要稍縱即逝,就像是“走馬燈”,最好能夠長期地受到業界和社會關注,并上升為一條發展的原則性要求,來評價和檢驗文旅產業發展的質量。只要各相關方不斷強化市場意識,堅持以游客需求為主導,腳踏實地、大膽探索,文旅融合的事情就一定會越做越好!
文章來源:中國網 作者:高舜禮